【财经分析】保险资金向“绿”而行 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耐心资本”

保险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有天然优势。保险资金是典型的长期资本,规模大,周期长。业内认为,引导保险资金流向绿色低碳转型方向符合其“耐心资本”的基本特性,与绿色产业发展天然契合。

有“量”也有“亮” 保险资金与绿色投资天然契合

相较于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投融资工具,绿色保险兼具投融资及风险保障的双重功能,充分发挥损失补偿、风险减量、资金引导的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特点,与绿色投资天然契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业绿色保险产品数量超过3600个,绿色债券规模超过5000亿元,69家机构建立了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及工作小组,9家机构加入可持续保险或负责任投资原则。截至2023年6月底,绿色保险半年保费收入1159亿元;保险资金投向绿色发展相关产业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认为,我国保险资金在支持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也有着独特的“亮点”。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绿色保险风险保障增速和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增速高于行业整体增速,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得到增强。到2030年,绿色保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手段,绿色保险风险保障水平和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明显提升,社会各界对绿色保险的满意度、认可度明显提升,绿色保险发展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

点“绿”成金 保险资金绿色投资不断加码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正加速从产品、服务、投资、运营端齐发力,助力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我国保险机构积极服务“双碳”战略,全面部署负债端、投资端、运营端任务举措,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格局。

据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国栋介绍,中国人寿不断健全绿色投资制度规范,制定印发《ESG/绿色投资指引》,不断完善公司ESG/绿色投资管理体系。近年来,中国人寿绿色投资配置力度增大,截至2023年,公司绿色投资规模68.2亿元,“合肥国寿碳峰碳中一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即“双碳基金”)等重点项目落地,实现重大突破。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2022年至2023年公司绿色保险保费增速均高于35%。

“2023年,人保资本深化同中广核集团合作,再次合作开发了‘中国广核集团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三期、四期)’,资金用于浙江三澳核电厂一期工程建设。”据人保资本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浙江省首个采用‘华龙一号’自主产权技术的核电项目,也是助力浙江省在‘十四五’期间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工程,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三澳核电厂6台机组全部建成运行后,每年可为长三角区域提供清洁能源约525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1,5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68万吨。”

“此外,我们还为河钢集团引入保险资金23.5亿元,助力其推进全球氢能还原与利用技术研发,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上述负责人介绍。

向“绿”而行 上市险企绿色投资规模均有增长

业内认为,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重要分支,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带来推动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保险资金投向绿色发展相关产业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

近期,五家上市险企公布一季度数据。经梳理可发现,从险企披露的投资方向来看,目前绿色投资主要投向绿色技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项目。在绿色投资方面,五家险企的投资规模较去年均有增长。其中,中国人寿以超4600亿元的投资规模居于榜首,体量相对其他险企更大,且仍较去年有6.98%的增幅。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在规模超千亿的基数上也仍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而中国人保增幅达70%,增幅排名第一。

中国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平安在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方面规模达到1286亿元,同比增长19%,并且已100%将ESG融入投资管理要求。

有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在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同时,考虑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并购、重组、上市,提高险资投资绿色产业的积极性,以加大险资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当然,也有专家提醒,保险投资在看重绿色性的同时,同样要高度重视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等。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北京农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