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观察:机构预期增量刺激措施有限 现券呈现牛陡行情

新华财经北京8月1日电(王菁)7月最后一周,市场资金面十分充裕,隔夜银行间利率下破1%,市场关注的重要会议整体基调平和,推动债市整体表现偏强。美联储宣布7月加息75bp符合预期,整体基调偏鸽,国内债市受影响不明显。同时,跨月的流动性状况使得机构对资金收紧的担忧消散,短端利率下行幅度大于长端,现券呈现牛陡行情,国债期货全线上涨。

业内观点指出,目前资金面仍然处于被动宽松的状态,央行缩量并不能被解读为紧缩,可能只是央行想增强对资金面的把控力。本周货币市场的扰动因素可能来自于政府债发行,净融资预计达到2500亿元。后续仍需关注信贷恢复的力度和持续性,以及空转风险和通胀的演绎情况。

行情回顾

上周国债期货价格普遍上涨,其中T2209累计上涨0.33元,TF2209累计上涨0.20元。T合约一举突破101的整数关口,创下年内新高。T合约在上周五涨幅最大,受前一日政治局会议利好的刺激,多头情绪亢奋。持仓量方面,上周T合约持仓量升幅较大,周五增仓幅度为移仓以来新高,显示多头积极进攻、乘胜追击,而空头仍负隅顽抗。从成交持仓比来看,市场交投情绪有所升温,上周五为交投情绪最高点。

银行间市场也表现强势,上周债券收益率曲线全面下移,极度宽松的资金面以及政策信号利好利率债的定调是做多情绪的支撑。数据显示,上周十年国债活跃券220010累计下行2.75bp,十年国开活跃券220210累计下行3.25bp。

具体而言,上周一受宽松资金面的催化多头情绪占优,220010小幅下行0.45bp。周二隔夜利率进一步走低,一度跌破1%,债市延续走强。周三消息面平静,极度充裕的流动性继续支撑做多情绪,当天220010下行0.25bp。周四债市波动较大,当天220010下行0.25bp。周五,政策定调对债市的利好继续发酵,宽松的资金面也进一步支撑债市情绪,当天220010下行1bp。

利差方面,上周国债10-1年期利差走阔1bp至89bp,国开10-1年期利差走阔3bp至105bp,国债和国开短端下行幅度大于长端,曲线均呈现牛陡行情。兴证固收观点称,从曲线部位来看,国债3-5年期下行幅度最大,此前该部位是曲线的“凸点”,但随着市场对稳增长措施和资金收紧的担忧缓解,配置盘积极加大对该部位的配置。

一级市场

上周发行国债1401亿元,政金债1068亿元、地方债550亿元,各券种发行量均有所回落,导致利率债净供给出现下降。同时,上利率债招标需求相比前一周明显改善,多数期限全场倍数提升,而国开需求的提升程度相比农发和口行债更为明显。20年国开招标全场倍数高达5.15,超长债受到市场追捧。

兴证固收表示,这意味着上周交易盘情绪的改善程度可能更为显著,短期内流动性和政策端的利空被阶段性证伪,此前市场相对谨慎的情绪逐步转向积极进取。

上周信用债共发行2478.85亿元,较前一周( 2422.94亿元)环比上升;由于发行量上升,上周信用债净融资250.50亿元,较前一周-595.23亿元环比上升。分产业债和城投债来看,当周产业债发行规模1281.30亿元,较前一周的1341.65亿元环比下降,当周产业债净融资规模环比上升,为-27.98亿元;而上周城投债发行规模1197.55亿元,较前一周的1081.29亿元环比上升。

分主体评级看,AAA和AA-及以下等级净融资为负,其他等级信用债净融资为正;分企业性质看,本周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信用债净融资分别为89.77亿元、 221.10亿元和-60.38亿元,分别较上周环比变化478.33亿元、448.14亿元和-80.75亿元。

海外市场

北美市场方面,美联储如期加息75bp,市场已提前定价。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75bp至2.25%-2.5%,符合市场预期。事实上,美联储非常注重预期管理,今年以来的加息节奏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因此市场往往提前调整。

6月中旬美联储首次加息75bp之后美股震荡走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6月中旬的3.5%下降到2.7%,交易逻辑从加息转变为经济衰退及明年降息预期。不过,美联储此次议息会议没有给出后续的加息指引,今年还有3次议息会议(9月、11月和12月),美联储将根据第三季度通胀变化情况调整加息力度。

公开市场

上周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280亿元,跨月时点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延续微量续作的节奏,全周累计净回笼资金120亿元。本周将有16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50亿元、50亿元、20亿元、20亿元、20亿元。

月末前资金价格维持地位,不过在跨月需求增多的情况下,主要回购利率小幅走高。上周五天SHIBOR隔夜利率分别报1.074%、1.018%、1.008%、1.014%、1.254%,低于上周平均水平;银行间质押式回购隔夜加权利率R001分别报1.16%、1.11%、1.09%、1.11%、1.44%;GC001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报1.626%、1.549%、1.570%、1.795%、1.777%。

统计数据显示,上周银行间质押式待购回债券余额由9.9万亿下降至8.5万亿,减少1.4万亿;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待购回债券余额当周维持3万亿以上,7月29日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待购回债券余额达3.1万亿元,较7月25日小幅下行800亿元;7月29日R001成交量占比维持0.88以上,跨月下债市杠杆率有所降低。

要闻回顾

7月25日,人民银行、文旅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提出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贴息支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在降低文旅企业融资成本中的作用。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7月28日,美联储FOMC公布7月利率决议,连续第二个月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1.50%至1.75%升至2.25%至2.50%,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年内第4次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是否再次实施超常规的加息取决于经济数据,美国经济并未处于衰退期,必要时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更大幅度的行动;随着利率变得更具限制性,在某个时候放慢加息步伐可能会是适当的,整体表态偏鸽派。

重要数据

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数据: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702.2亿元,同比增长1.0%。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894.5亿元,同比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977.9亿元,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814.1亿元,下降13.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885.7亿元,下降3.3%。

7月31日,7月官方制造业PMI 49.0%,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结束5、6月份连续回升走势,再次回到荣枯线以下。从分类指数来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项,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主要原材料库存全线回落,且仅有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仍保持在扩张区间,而该指数又为逆指标,反向拉低综合指数。

机构观点

华创固收:预计在政策督促下,专项债资金、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保交楼”恢复购房者和上下游企业信心,疫情逐步受控后,PMI仍将大概率重回扩张区间。前期债券市场对7月经济预期有所下修,也对PMI的回落有所指示,预计本月偏弱的PMI数据难以带给债券进一步上涨空间。短期利率维持区间震荡格局,等待高频数据、地产政策、疫情进展等方面出现更积极的信号,来修复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中信建投:会议提出的“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下半年或有新增额度释放,但考虑财政纪律和回溯历史经验,原则上年度限额和总限额是分开管理的,地方政府发行新增债券的规模不得超过财政部下达的当年本地区新增债券限额,如确需新额度需履行必要审批流程,8月的人大常委会或是窗口。同时,全面降准的可能在继续下降,再出台更为积极和全面性的宽松工具以前,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将成首要抓手。

一创固收:随着前期政策部署落实,第三季度经济有望逐渐回升,第四季度重新面临压力,经济主要拉动因素仍在基建、制造业和出口,地产和疫情拖累可能导致经济内生修复动力偏弱。预计经济增速和社融增速上行有顶,流动性保持宽松,对债市形成边际利好。但是前期政策层已经在各种场合表达相关态度,市场对下半年经济走势已有一定预期,加之短期内降息预期降温,资金利率再向下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利率单边下行的可能性也不大。

华泰固收:下半年政策性金融发力将改善大行存款来源并加剧资产荒,对债市形成支撑。不过,“用好地方债限额”可能意味着地方债供给,加上政策性金融发力、信贷支持实体,债券供给和信贷结构改善可能构成下半年的预期差。空间上,当前十年国债接近2.75%,预计2.65-2.7%是十年国债强阻力区域,制约因素在于经济惯性修复、中美利差倒挂、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概率较低、政策性金融发力等,仍以博弈小机会为主。如果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至2.7%甚至以下,可以考虑择机了结获利。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北京农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